圖文/今日健康
現代人常因生活緊張、飲食作息不正常等,導致出現便秘。以中醫角度而言,只要一天以上才解便,或覺得解便不易、解便後有排不乾淨的感覺等,無論是軟或硬,都屬於便秘。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主治醫師鍾玄夫表示,許多人一便祕,就想透過吃蔬果來改善,但這並不是完全正確的方法,因為便祕分為寒證和熱證便秘,若是寒證便秘,不宜再補充蔬果,否則可能造成情況加重。

中醫將便祕分成許多類型,鍾玄夫醫師指出,若是上火、缺水者,是熱證便秘;腸子沒力造成動能不足者,則為寒證便秘。區分的方法可觀察大便的型態,大便呈現乾硬、粗大,或一顆顆小球狀,是因為陰液不足而造成熱證便秘;大便呈現軟散不成形,或大便很黏而解不乾淨,就屬於寒證便秘,至於一開始解便是硬的一、二顆,後面則為軟散型,也是寒證便秘。

解決兩種便秘,有不同的方法,鍾玄夫醫師強調,熱證便秘是陰液不足造成,可補充水分、纖維素、油脂等,多吃蔬果、喝水和適度補充油脂,可以有助於軟化大便,幫助解便;然而,貧血患者也可能有熱證便秘,必須從治療貧血下手。至於寒證便秘是因為動能不足,造成腸胃蠕動不良,過多陰液會帶來負擔,吃太多蔬果反而會使便祕惡化;另外,冰涼的食物會加重寒的狀況,應該少吃,建議可補充溫性食品,如薑、胡椒、咖哩等辛香料,並多熱敷和按摩腹部,有助緩解。

鍾玄夫說,若是一般民眾無法分辨自己便祕的類型,建議可以請教中醫師來確認,而要真正改善便秘,應該從生活習慣開始著手,回復正常的排便狀況。一般而言,正常的排便是每日一次,且完整成條狀,解便快速容易,解後乾淨,才屬於健康的排便狀況。

http://www.eat-travel.com.tw/health/20150301/14978575/%E5%90%83%E8%94%AC%E6%9E%9C%E8%A7%A3%E4%BE%BF%E7%A5%95%E4%B8%AD%E9%86%AB%E5%B8%AB%E6%8E%A8%E7%BF%BB%E8%BF%B7%E6%80%9D

原文出處
布丁小舖祝您順心^^
ORIGINAL
Pudding Shop wish you liking ^^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qm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